中俄联合声明 要点总结

【投资备忘录】【中俄联合声明要点总结】()内的文字都是我自己的注解,仅供参考

  1. 声明全文12455字(新闻稿中倒数第二段,第二句话应该少了一个字“望”),是我看过的最长的联合声明。

  2. 声明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军事合作,外交协作五大部分的内容

3 . 中俄关系: “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中俄始终视彼此为优先合作伙伴”;中国承认普京再次连任的合法性地位,俄国再次确认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立场

  1. 世界关系: 中俄对世界关系的关注很明显已经从眼前的短期的局部的传统的(比如中东,东北亚,中国南海)投向了更远,更广的地方:“全球南方国家和地区” “全球南方国家和地区”大约包括非洲,南美,大洋洲如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岛国;中俄认为““全球南方”国家和地区新兴大国地位和实力不断增强,世界多极化加速显现。这些客观因素加速了发展潜力、资源、机遇等的重新分配…..”

  2. 对世界关系的“重塑”: (这个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对全球未来50-10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影响的内容:怎么对待“穷兄弟们”?) 中俄依然把“公认的国际法”作为维护全球国际关系的基准,把联合国安理会,以及《联合国宪章》作为处理国际和世界争端的基本机制(但联合国的作用,大家已经目睹,联合国工作人员被枪杀,暗杀,屠杀也是愈演愈烈)。 中俄认为自己“作为建立多极世界进程中的独立力量” “将全面挖掘两国关系潜力,推动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力量构建公正合理的多极世界。” 如果以“国际法”《联合国宪章》为宗旨,那某些国家的作为就被视为“企图用“基于规则的秩序”取代和颠覆公认的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3. 新的地缘与关切: (1)北极:(战略要塞) “双方主张北极应继续成为和平、稳定、建设性对话和互利合作之地,不应给该地区造成军事政治紧张局势” “成立中俄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开展北极开发和利用互利合作,保护北极地区生态系统,推动将北极航道打造成为重要的国际运输走廊,鼓励两国企业在提升北极航道运量和建设北极航道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合作” (2)朝鲜:(火药桶) “双方将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就中国船只经图们江下游出海航行事宜开展建设性对话” “双方反对美国及其盟友在军事领域的威慑行径、挑动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抗及可能引发的武装冲突而加剧朝鲜半岛局势紧张” (3) 阿富汗:(敌人的敌人) “美国和北约作为侵略占领阿富汗20年的责任方,不应再次企图将军事设施部署到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而应为阿富汗当前经济民生困局负主要责任,承担阿富汗重建的主要支出,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解除对阿富汗国家资产的冻结” (美国出钱打仗,打完仗出钱建设) 中俄“愿在双边层面和多边机制下就阿富汗事务加强协作,推动阿富汗成为独立、中立、统一、和平的国家,免受恐怖主义及毒品的危害,同所有邻国和睦相处。双方高度重视并支持阿富汗邻国外长会、阿富汗问题“莫斯科模式”磋商、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朗四国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等地区平台在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上所发挥的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谁负责定政策) (4)乌克兰:(俄罗斯的焦虑) “对话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良好途径。”“双方认为,为稳步解决乌克兰危机,必须消除危机根源,恪守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兼顾各国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 (危机根源是什么?谁的安全?谁的不可分割? 谁的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大个子有焦虑,就打小个子,小个子咋办?)

  4. 经济:(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没有意外条款) 全面开展经济建设与合作;并且加强双边货币结算和使用,并推动双边贸易继续扩大;对两国贸易交流所需基础设施将扩大建设,要共建核电站,在重工业方面加强建设;打开中国EV进入俄罗斯的路….. 特别强调了,有关国家在利用储备货币主权国地位,随意冻结相关资产方面的关切:“双方谴责没收外国资产和财产的企图,强调受害国有权依据国际法采取反制措施。双方决心对彼此在本国的国家财产提供保护,并保证对方国家财产在临时运至本国期间的安全、不可侵犯和及时返回。”(美国不按规矩出牌,中俄承诺打架的时候不抢对方钱)

8:对美国及其同盟: (这次直接打脸,内容丰富,资料详实,看似要决裂) “ 双方再次对美国为维持自身绝对军事优势而破坏战略稳定的企图表示严重关切,主要包括美国建设全球反导体系并在世界各地和太空部署反导系统,强化高精度非核武器解除对方组织军事行动的能力和“斩首”打击能力,强化北约在欧洲“核共享”安排和对个别盟友提供“延伸威慑”,在《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缔约国澳大利亚建造可能用于保障美国、英国核力量实施行动的基础设施,开展美英澳核潜艇合作,实施在亚太和欧洲地区部署并向其盟友提供陆基中短程导弹的计划。” “美国借口同其盟友开展明显针对中俄的联合演习,着手采取行动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导系统,双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美方并声称将持续推进上述做法,最终实现在世界各地常态化部署导弹的意图。双方对上述极端破坏地区稳定、对中俄构成直接安全威胁的举措表示最强烈谴责,并将加强协调配合,应对美国对中俄非建设性、敌对的所谓“双遏制”政策。” “双方要求美国不得在其境内外从事任何威胁别国及有关地区安全的生物军事活动。” “美国“印太战略”以及北约图谋在亚太地区采取的破坏性动向,对该地区和平稳定造成消极影响” “双方反对美国通过扩大军事力量和拼凑军事集团改变东北亚地区力量平衡的霸权行径。美国抱守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模式,将“小集团”安全凌驾于地区安全稳定之上,危害地区所有国家安全。美国应当停止此类行为。”

  1. 核武器与核扩散:(这是东北亚诸国之间最直接的恐惧所在,中国处于包围圈内,最为不利) “双方重申恪守2022年1月3日发表的《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特别是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理念,再次呼吁联合声明所有参与国切实遵循该声明。” “双方认为所有核武器国家都应秉持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安全平等且不可分割的原则,不应通过扩张军事联盟和同盟,以及在抵近其他核武器国家边境地区建立军事基地,特别是预先部署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和其他军事战略性设施等方式侵犯彼此的切身利益。必须采取全面措施防止核武器国家之间发生直接军事对抗,重点是消除安全领域的根源性矛盾。” (军事的竞争符合非均衡系统的不断强化特征,呈单边指数级增长的趋势;在世界长期的地缘政治稳定格局和和平蜜月被打破的现在,甚是可怕;中国人最多,受其恐吓与伤害最大,扼住俄罗斯,朝鲜很重要)

中国外交官拯救犹太人 中国的辛德勒

何凤山:中国的辛德勒

何凤山 (1901年9月10日—1997年9月28日),字久经,湖南益阳人,中华民国外交官。二战初期在任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期间,拯救过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联合国誉其为“中国的辛德勒”。

早年生活

  • 出身贫寒,幼时父亲早亡,得到基督教信义会的帮助得以继续求学。
  • 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雅礼中学,后又考入雅礼大学。
  • 1929年入德国慕尼黑大学,1932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 1935年开始在中华民国外交部供职,开始了其40年的外交生涯。
  • 1937年被派往中华民国驻奥地利公使馆任一等秘书。
  • 1938年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后,中华民国驻奥地利公使馆改为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馆,何凤山升任总领事。

拯救犹太人

  • 1938年水晶之夜后,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逐步升级,犹太人为避免被抓入集中营,只有离开欧洲,但要想逃离就必须获得外国签证。
  • 1938年7月6日在法国埃维昂莱班召开的国际难民会议上,与会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等32国均拒绝接受犹太移民。
  • 何凤山基于人道主义立场,不顾上司驻德大使陈介的反对,在中华民国驻维也纳领事馆向数以千计的犹太人发放了“生命签证”。
  • 从1938年到1940年5月何凤山奉调回国,2年间他共签发多少张“生命签证”其准确数字已无从统计。
  • 纳粹当局以总领事馆原属于犹太人房产为由,将总领事馆没收。而在国民政府又拒绝出资租房后,何凤山自掏腰包在约翰内斯巷22号租下一套小公寓,把总领事馆搬到那里,继续坚持发放签证。
  • 1939年4月何凤山被外交部记过一次。

“生命签证”的影响

  • 到上海避难的3万犹太难民,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当时所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
  • 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茨·格林伯格(Heinz Grünberg)、美国前财政部长麦可·布鲁蒙赛尔也是当年手持何凤山所发的签证、到上海避难的见证人。
  • 许多人凭着何凤山发放的签证,逃到加拿大、南美各国、菲律宾、美国、巴勒斯坦、古巴等地,躲过灾难。
  • “有些人虽然早已不在人间,但他们的光辉仍照亮世界;这些人是月黑之夜的星光,为人类照亮了前程。”

何凤山女儿的发现

  • “上海当时是日军占领区,根本不需要中华民国外交部的签证,为什么父亲还会发放这样的签证呢?”
  • 因为当时纳粹只关注犹太人是否有去处,而签证是最好的证明。其实,很多犹太人拿到上海签证后,转而前往巴勒斯坦避难,也有很多人去了美国或其他国家。

晚年

  • 1973年何凤山退休后定居美国旧金山,除写作之外热心教会工作,1997年以96岁高龄去世。

王替夫:拯救12000名犹太人的满洲国外交官

王替夫 (1911年6月29日—2001年7月13日),满洲国外交官,为驻德国柏林公使馆低阶外交官“公使馆理事官补”。曾拯救12000名犹太人。

早年

  • 祖籍山东莱州,曾祖父闯关东定居于吉林省永吉县黑山嘴子村。
  • 出生于1911年6月29日,是同辈中第九个孩子,人称“小九先生”。

拯救犹太人

  • 1939年,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因执行“排犹政策”要求“公使”吕宜文给予被驱逐犹太人发签证,犹太人借此经由苏联、中国东北进入美国,王替夫为承办人员之一。
  • 1939年,纳粹德国突袭波兰后,德国与日本对犹太人态度丕变,王替夫无视停止为犹太人办理签证要求,以未接到满洲外交部命令为由,避开满洲国“公使馆”日籍参事官江尊纲一监视,到1940年5月时自行签发了近5000本护照给犹太人。

战后

  • 二战结束后王替夫因“伪满”官员身份被苏联关押战犯集中营约12年,遣返回国后被下放22年,之后再成为打更老人,2001年卒于哈尔滨。

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拯救犹太人的行为,都是违背其政府或上司的个人行为。如果要把这伟大的人道主义故事,吹成“中国政府拯救犹太人”,则是无稽之谈。